085600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介绍
专业名称:材料与化工
专业代码:085600
专业领域:化学工程
授予工程硕士专业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采用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提升研究生知识迁移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培养能够从事化学工程领域内相关工作,业务素质高,工程应用能力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式、应用型高层次工程专业人才。①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在本工程领域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操作技能、新产品研发及生产工艺设计能力。②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国际工程前沿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或设计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工程、建设、科研、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③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应用相关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及生产工艺设计,科学的处理测试结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
研究领域包括先进储能材料与器件、有机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基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与器件紧密结合国家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新型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光伏材料及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等新型能源应用领域。有机功能高分子材料以生物基单体开发为基础,研究聚氨酯、聚乳酸及生物质材料等开发与利用。
2. 绿色有机合成技术与应用
研究领域包括绿色精细化工、有机合成方法学、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精细及专用化学品、药物中间体、多功能聚合物的绿色合成及工艺技术。开发新型含氟材料、表面处理等功能化、智能化、复合化材料。
3.农业资源高值转化技术
研究领域包括生物质高值转化及产品开发、农产品品控与保鲜材料、中药活性成分绿色提取与产品开发。依托现有农学硕士点、省中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材化与农学融合创新。在生物基填充料制备、高分子多肽抗菌、中草药与香菇活性成分绿色提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联合企业研发了三叶青、柳叶腊梅等清热剂。
三、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必修环节。其中学位课包括现代检测与分析技术、高等高分子化学、高等有机合成化学等;选修课包括高等催化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纳米材料制备、多相催化基础与应用等。要求学习期限内所修总学分不得低于32学分。课程设置力求充分体现各实践领域对化学工程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
四、就业方向
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可到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科研机构、设计规划、工程建设等部门。
五、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
先进储能材料与器件、有机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基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绿色精细化工、有机合成方法学、纳米功能材料、生物质高值转化及产品开发、中药活性成分绿色提取与产品开发。
六、师资队伍与科研水平:
专任教师 共有75人,其中博士58人,博士占比77.3%;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2人,浙江省151工程人才2人,丽水市“138人才工程”3人,丽水市“绿谷精英”和“绿谷新秀”各1人,教授12名、副教授 19 名,高级实验师4名,高级职称占46.7%;具有国外访学与留学经历16人,占21.3%,师资队伍的梯队层次、学橼结构、团队方向等配置科学合理,呈现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科学研究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核心,聚焦新能源材料、聚氨酯、水性合成革、农业资源高值转化、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组建了丽水市合成革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丽水市合成革绿色制造新技术与新材料研究院、医药与健康产业学院等创新团队与科研平台。近5年,本学位申请点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8项,横向课题78项,科研经费累计3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2篇,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经费占比达28%,科研水平不断攀升。
七、社会服务于产教融合
坚持服务地方导向,主动融入国家与地方战略,积极服务丽水发展,努力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源。先后联合本地12家企业成立博士后工作站,15家企业成立了博士创新站,选派本学科优秀博士进站,培养双师型人才,以企业发展难题为项目依托,提高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意愿,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强化组织引导,与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成立2个合作平台,针对行业难题开展研究,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
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通的办学理念,经调查,近5年本地材料化工类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满意度达到95%以上,较好的服务了地方产业。推动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改革,增加行业相关性课程,以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课程教师,让课程具有“材料味、丽水味”;开设微专业及人才创新班,提供带全员奖学金的实习实训替代项目,提升为地方企业输送人才的成效性。